近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盛大開幕。山西“兩會”代表們齊聚北京,圍繞經濟、民生、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積極建言獻策,其中也不乏一些企業家的身影,以自己多年身處行業一線的經驗,充分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結合公開報道,山西資本圈梳理相關內容如下:
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
眾所周知,美錦能源是國內龍頭民營煤焦企業,此前在傳統煤焦行業實力深厚,同時又憑借近年來在氫能源板塊的大手筆轉型布局,逐漸形成了氫能產業鏈與煤焦全產業鏈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已迅速成長為國內氫能全產業鏈布局頭部企業。
姚錦龍作為美錦能源迅速轉型的主要“操盤者”,無論對傳統煤焦行業還是氫能產業都有深刻的體會,本次參會他圍繞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和促進氫能行業公平競爭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
就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姚錦龍認為,整體來看,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仍處于初級階段,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他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制定國家層面的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任務。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算力+能源”,推動能源智能生產調度體系建設。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設立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加大數字化轉型投入,推動能源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
第二,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加快能源領域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東數西算”在能源領域的應用。例如,青海省發布的《青海省綠色算力基地建設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綠色低碳、協同高效的綠色算力基地,深度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類似經驗,推動能源數據中心與綠色電力的深度融合,實現能源與數據的高效協同。同時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打破數據孤島,促進能源數據的共享與流通。
第三,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引導能源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科研機構等組建產業聯盟,共同開展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協同發展,優化能源結構,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
四是強化技術創新與安全保障,加大對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能源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保障能源數據安全。
而氫能行業在我國發展也已具規模,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已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制氫、儲運、加注和應用的氫能產業鏈。在制氫環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氫氣年產量超3500萬噸。在儲運環節,主要以20兆帕高壓長管拖車高壓氣態運輸方式為主,同時開展純氫管道輸氫和天然氣管道摻氫的運輸方式。在加注環節,全國已建成加氫站數量超過35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在氫能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到位、公平競爭環境有待優化的問題。就此問題,姚錦龍建議:
首先,是優化市場準入機制。建議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清理和廢除各地行業政策中對氫能企業的不合理準入條件設置,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于清單之外的領域,允許各類企業依法平等進入,不對外地企業設置歧視性準入門檻或通過其他條件進行變相限制。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建立氫能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審批效率,減少企業的審批時間和成本。加強對審批事項的監督,防止人為干預和不公平審批現象的發生。
其次,是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從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規范氫能行業市場秩序。針對可能出現的有礙公平競爭的行為,進行經常性警示提醒,出現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營造氫能行業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機會,促進氫能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最后,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建議加強行業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加大對氫能產業的支持力度。結合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科學劃分氫能產業鏈,包括氫氣的生產、儲存、運輸、加注及應用領域,確保各環節協同發展。建立健全氫能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包括氫能制備、儲存、運輸、加注和應用等各個環節的安全規范、技術標準和質量監管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焦煤集團原董事長趙建澤
作為省屬能源航母——山西焦煤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建澤“深耕”煤炭行業多年,對“雙碳”戰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今離任后,仍為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別全國政協委員的他,圍繞眼下熱議的“零碳礦山”建設以及推進煤炭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議題提出建議:
一是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參照國家推動“零碳園區”建設政策體系,開展“零碳礦山”建設必要性、重要性研究,推動“零碳礦山”建設相關政策落地。創新金融工具,設立“零碳礦山”專項基金,對減碳降碳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將“零碳礦山”建設成果納入全國碳市場,探索礦山生態修復碳匯交易機制,對減排企業給予配額獎勵等。
二是建立國家統一評價標準。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由國家相關部委組織開展“零碳礦山”建設體系研究,包括“零碳礦山”考核評價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管理督導體系、政策保障體系等,有效整合節能降耗、資源利用、減污降碳、生態修復等多領域全流程技術與管理創新成果,建立符合我國煤炭行業實際的《“零碳礦山”建設技術規范》《“零碳礦山”國家認證標準》等。
三是開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國家層面支持科研院所與大型煤炭企業合作,圍繞煤礦“減碳、去碳、降碳、固碳”課題成立“零碳礦山”實驗室,實施科技創新攻堅行動。比如,低能耗爆破以及開采運輸設備、礦區“光儲充一體化”微電網、智能化綠色開采系統、低濃度瓦斯提純利用技術、固廢生態修復及利用、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研發等。同時,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建立差異化的“零碳礦山”建設模式。比如,晉陜蒙地區可重點推進“智能開采+煤電聯營+綠電替代”;東部關閉礦區可發展“光伏+生態農業+旅游”復合業態;西南地質脆弱區可推廣“井下抽水蓄能+地表碳匯林”協同技術等。
四是支持重點區域示范先行。國家出臺政策鼓勵支持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煤炭核心產區先行開展國家級“零碳礦山”示范創建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給予示范企業技術、資金、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比如,支持“零碳礦山”示范企業智能化、低碳化、綠色化設備更新改造享受國家“兩新”政策優惠;對創建達標的礦山給予資源稅減免和碳稅優惠等;將礦區生態修復產生的碳匯納入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等。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交控集團董事長武藝
公開資料顯示,山西交控集團于2017年11月正式掛牌,全力打造收費公路經營、基礎設施建設、路域經濟發展“三足鼎立”產業格局,旗下擁有路橋集團、交投集團、交科集團等35個二級獨立法人企業。目前武藝還兼任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山西高速的董事長。
近年來,山西交控集團積極開展交能融合探索實踐,推進交通資產能源化、交通用能綠色化,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集團已在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建成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容量27.87萬千瓦,發電2.25億千瓦時,盤活存量土地5378畝,碳減排效果約22.39萬噸。集團管轄服務區充電樁總數達到1479臺,充電槍位占小客車停車位比例達到17.21%,全國排名第4。
對于目前很多省份和交通企業已開展各具特色的交能融合試點項目建設,而對標加快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要求,武藝認為,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建議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各地交能融合試點項目建設經驗,制定交能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交能融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交通、能源、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相協調,形成聯動工作體系,推動交通與能源全方位、深層次、高效益融合發展。
另外,武藝還表示,山西交控集團將扎實開展‘公路建設領域固廢資源綜合利用’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任務,深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交通領域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交通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加快打造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交通產業體系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