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 “晉創谷·朔州”揭牌儀式在平魯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標志著“晉創谷·朔州”進入實體化運營新階段。
山西省副省長湯志平出席儀式并揭牌,朔州市委書記王帥紅主持。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秀玲介紹“晉創谷·朔州”建設情況,“晉創谷·朔州”合作共建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章俊良作發言。
“晉創谷·朔州”立足朔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三大領域,融合數字經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目前, 在“晉創谷·朔州”入駐初創企業及科創團隊有34家,全時入駐企業(團隊)人員791人。區內科創型企業年營收入值達19.213億元。朔州市將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晉創谷·朔州”打造成為全市科技資源整合之谷、產學研貫通之谷、四鏈融合之谷、體制機制創新之谷。
2023年12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印發執行《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及《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科創團隊及企業入駐支持政策措施》等5個配套政策,形成“1+5”政策體系,以支持、推動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明確設立20億元省級科技創新天使基金,并對入駐企業推出“免申即享”30萬-100萬啟動資金、五年貢獻獎勵等硬核激勵。
當年12月22日,“晉創谷·太原”正式建成投入運營,金湘軍省長出席并揭牌,主要聚焦先進制造、能源、半導體材料等產業領域。
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今年3月,“晉創谷·太原”已簽約入駐企業200余家,入駐企業實現營收上億元,100余項成果進行轉化。根據規劃,“晉創谷”到2026年,要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
進入2024年,大同、晉中、臨汾、運城、晉城五地“晉創谷”相繼揭牌。
值得一提的是,五地“晉創谷”側重各有不同。“晉創谷·大同”側重新型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晉創谷·晉中”聚焦高端裝備制造、醫藥大健康、現代農業;“晉創谷·臨汾”聚焦低空經濟、人工智能、能源革命、綠色環保;“晉創谷·運城”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大健康;“晉創谷·晉城”聚焦光機電、數字經濟、文旅康養。
2025年以來,各地“晉創谷”加速布局。1月,“晉創谷·長治”、“晉創谷·陽泉”、“晉創谷·呂梁”相繼揭牌。3月,“晉創谷·忻州”、“晉創谷·朔州”揭牌也標志著山西省委省政府“創新驅動”頂層設計已向全省11市全域滲透。
具體來看,長治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三大產業;陽泉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呂梁重點支持氫能、高端金屬材料、固廢綜合利用三大產業;忻州聚焦光伏產業、新材料產業;朔州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三大領域。
如今,山西實現11地市“晉創谷”的全域布局絕非簡單的空間覆蓋,而是山西在轉型深水區對創新生態的頂層重構。
作為資源型經濟突圍的"破壁者",“晉創谷”以省級戰略意志打破要素流動壁壘,將原本割裂于11個地市的產業孤島編織成協同創新的立體網絡——太原的半導體材料與大同的低碳技術形成綠色智造閉環,晉中裝備研發與陽泉新能源技術共振于能源革命,運城新材料與晉城光機電在產業鏈高端耦合。
這種全域協同不僅催生產業鏈的"化學反應",更在深層次消解了資源詛咒下的路徑依賴,即通過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培育,傳統重工業的"碳索"困局被解構為綠色智造的躍升支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焦慮轉化為數智賦能的創新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