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幾家煤礦企業宣布降薪。山西焦煤集團:已啟動“績效工資動態調整”,基層礦工收入降幅達15%,管理層降薪30%的計劃在醞釀中。平煤集團2025年3月2日宣布全體普通職工降薪35%,干部降薪45%。中國神華2025年1月煤炭銷量同比大降21.6%,宣布控制人工成本,工人工資面臨不漲或下降的情況,其部分下屬公司已開始降薪。此外,有山西大同地區的煤礦工人反映,2025年3月工資相比上月少了2000元。山西煤炭職工平均工資較峰值下降40%-50%,部分崗位甚至腰斬。
煤礦行業降薪消息頻出絕非孤立事件,背后是行業困境的集中爆發。從市場供需看,國內煤礦開采力度大,煤炭存量過多,供求失衡嚴重。與此同時,進口煤憑借低價優勢不斷擠壓國產煤的市場份額,讓本就競爭激烈的煤炭市場雪上加霜。新能源改革的深化更是讓煤炭行業的處境愈發艱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崛起,逐漸降低了社會對煤炭的依賴,鋼鐵市場的低迷也聯動煤炭需求下跌。多種因素交織,煤炭價格持續下行,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降薪成了企業無奈的自救之舉。
煤礦降薪,首當其沖受影響的就是礦工及其家庭。曾經靠著煤礦工作維持生計、支撐家庭開銷,甚至貸款買房買車的礦工們,如今收入銳減,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房貸、車貸壓力倍增,家庭經濟陷入緊張,應對突發情況他們的能力變得極為脆弱。因為平時掙得本就不多,沒有多少存款,大部分礦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日常花銷很大。
煤礦降薪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煤礦行業關聯著眾多上下游產業,像洗煤廠、運輸業、鋼鐵業等。煤礦工人收入減少,消費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導致區域性消費市場萎縮,商業活動活躍度降低,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煤炭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降薪可能導致相關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威脅整體經濟穩定。有些重工業地區以煤礦、鐵礦、鋁礦、洗煤廠、焦化廠等重工業為主,煤礦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波及各個行業。
但困境中也蘊藏著機遇。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借此契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大對清潔煤炭技術的研發投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發揮引導作用,出臺扶持政策,幫助煤礦企業渡過難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煤礦降薪是挑戰,也是行業轉型的催化劑。只有各方攜手,共同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才能讓煤炭行業在新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能源變革的浪潮中找到新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