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發社會輿論強烈質疑。
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發社會輿論強烈質疑,連日來不但在政商界掀起討論和思考,越來越多市民了解事件後都表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人人有責,企業行為也不例外。市民說,當前所有人都感受到世界正發生巨大變化,在大風大浪中,與國家同舟共濟,企業家才受人尊重。
有在2019年黑暴亂港時受害的市民表示,「沒有國家作強大後盾,香港社會如何安定發展?香港企業又如何能夠安心賺錢做生意?」他們對有關企業的表現很失望。\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對於黑暴亂港,許多市民記憶猶新。當時香港社會持續遭受嚴重破壞,一個個市民無辜被打,幸好中央及時出手,撥亂反正,今日的香港才有穩定發展的環境。
「聽聞長和要把碼頭這樣重要的戰略資產賣給美國,我感到十分震驚!」黑暴期間,曾因為公開支持警察、被暴徒揚言要「裝修」的銀龍咖啡茶座老闆李凱瑚說,社會安定才能好好做生意,黑暴讓她意識到外國勢力為了打壓中國發展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對於小市民而言,巴拿馬運河或許過於遙遠,但近年中美關係緊張,若交易最終達成,這些碼頭或成為美國阻撓中國發展的武器,也可能對香港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商人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要與國家同舟共濟,才受人尊重。
交易涉戰略資產需審慎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陳子遷是五年前黑暴受害者之一,他表示,近年美國不斷打壓中國,但中國人民沒有跪低,自發團結在一起。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美國對那裏早已虎視眈眈,一旦落入美國手中相信對於全球航運、進出口、物流等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美國不時企圖用一些手段阻撓中國發展,不少香港企業也受到牽連,希望長和可以從長遠的角度評估這宗交易。
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張俊傑認為,現代社會的國家利益早已突破傳統領土範疇,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產業鏈話語權等新型戰略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貿易咽喉,其運營權變更對國際物流格局的影響值得關注。
張俊傑強調,企業逐利本屬正常,但涉及戰略資產時可能需要特別考量,需要建立更精細的公共利益評估機制,例如應否優先考慮將資產售予中國國企。
青年民建聯航運小組組長張敬龍指出,美國經常批評他國「破壞秩序」,但事實是,它正在逐步將全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據為己有,然後用「市場化」的說辭合理化其地緣霸權。這宗港口交易看似普通的併購,但可能是對全球經濟秩序與地緣政治結構的深層次改寫,大家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我們不能再對這些霸凌視而不見。」
或將失去內地市場信任
在事件中,有人引用「在商言商」的說法,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日前表示,李嘉誠及長和出售包括巴拿馬兩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引人關注,其中的巴拿馬港口關係到中國的全球商業安全。對此,長和用「在商言商」作為擋箭牌,其實並不是在商言商,沒有全球招標,也不是價高者得。
白明的言論得到許多網民贊同,網民「觀象知遠」認為,商業賬再精明,也不及國家的大賬。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明說,特朗普視巴拿馬港口為「遏制」中國的關鍵棋子,甚至考慮武力介入。一旦交易完成,美國隨時可以對中國商船限流、加費,甚至切斷關鍵航道。如果不顧一切完成交易,有關企業失去的將是內地市場的信任和難以洗刷的罵名。
過往成功離不開祖國支持
自稱潮汕人的網民「萌寶寶6X8x」表示,潮商以「紅頭船精神」立世,昔日先祖闖蕩南洋,縱隔重洋仍心繫故土。考慮到全球供應鏈重構之勢,港口是國家經濟命脈,若將戰略資產賣給他國,恐令海上絲路百年基業受制於人。美方近年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資,實為遏制中國發展之連環計。
網民「范大人觀天下」表示,李嘉誠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正是因為背後有祖國作為支撐,有香港這片土地作為根基,他的商業集團才能在海外開疆拓土。李嘉誠在商業領域奮鬥了一輩子,建立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可這一次,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困境,更是一場關乎家國大義的嚴峻考驗。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連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7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提問。
郭嘉昆回應表示,「有關具體情況建議你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港澳辦網站轉載大公報文章
正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外交部原副部長、原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在會場被記者問到對有關交易的看法。周文重指出:「你要看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任何商業行為都要考慮到國家利益。」
《大公報》連日來刊發多篇評論文章和新聞綜述,廣泛報道香港社會各界對長和交易的看法。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26日、27日一連兩日轉載《大公報》兩篇新聞綜述。
26日的文章以《營商不顧國家利益,終究會自毀基石》為題,傳達社會各界呼籲,希望有關企業不要執迷不悟,應當挺起胸膛面對美方施壓,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文章綜合社會各界輿論指出,有關企業在美國脅迫下出賣港口運營權,其實是短視的行為,助長了霸權主義的氣焰,只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企業家既要算好企業財務的小賬,更要算好國家發展的大賬。
27日《大公報》綜述題目為《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報道引述國際商務專家的質疑,認為有關交易並不符合「逐利」的商業邏輯,長和在極短時間內決定以低價將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連西方媒體都驚呼「撿到了便宜」。報道希望有關企業面對美國的霸權和霸凌,更應該選擇和國家站在一起,堅守公道正義,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再次就事件被傳媒追問。李家超重申,「上次已和大家說過這件事。」李家超上周曾就事件表達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就事件有很多議論,這反映社會對事件的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的手段。第三,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的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交易或迎變數?關鍵時刻,黑石集團高層找上中方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港口不僅僅是船只停靠的地方,更是國家之間角力的平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將于4月2日把43處港口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目前距離最后的交易日只剩6天時間。這樁交易之所以吸引眼球,除了涉及巨額資金之外,還因為它背后隱藏著國際博弈的玄機。
巴拿馬運河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連接東亞與北美的重要航道,21%的中國船只都要經過這里。如果這個關鍵節點被美國資本控制,甚至落到特朗普政府手里,中方無疑將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在這關鍵時刻,黑石集團高層就找上中方。3月24日,中國高層在釣魚臺會見了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這一動作不僅是出于對李嘉誠交易案的高度關注,也可被視為中美進行新對話的重要鋪墊。
為何是黑石?與貝萊德密切的歷史淵源,使得這一選擇顯得意味深長。黑石集團不但在全球商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曾經還是貝萊德財團的母公司,雙方聯系不是一般的深。這讓人不由得猜測,中方此舉意在撬動美國商界的核心人物,以國家戰略入手,尋求更廣泛的國際合作空間。
值得玩味的是,蘇世民不僅是商界翹楚,更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與中方的互動顯然超過了單純商業交流的范疇。蘇世民表示,黑石集團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愿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為推動美中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這次會面很可能意在化解即將上演的港口爭奪戰,再度證明,在國際舞臺上,經濟與政治從來都是兩股交織的力量。
港口出售事件已經在香港股市上激起波瀾,長和實業的股價在連續下挫,市值蒸發超300億港元,這說明投資者的擔憂情緒正在蔓延。另一方面,《大公報》等媒體頻頻發聲,對李嘉誠家族的批評毫不留情,稱其“沒有腰骨”,這樣的輿論壓力加劇了事態的發展。而中遠海運港口也表態,暗示有興趣參與美洲和非洲的港口業務,這一舉動或許成為阻擊貝萊德擴張計劃的潛在力量。
商場如戰場,而外交無疑是更高層級的競技場。在此過程中,中美雙方都在不斷試探彼此的底線。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限制制裁已顯成效,令特朗普的支持者基礎受到了沖擊,美國內部政壇因此更加動蕩。從當前事態發展來看,即便交易看似順利推進,但尚未簽字的合同仍留有余地。關鍵問題還在于,這是否會觸發國際上的反壟斷審查,尤其是在歐盟等經濟體關注下,貝萊德能否最終接管這些港口并非鐵板釘釘。更何況,美國內部對于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已經出現反對聲浪,如何在平衡國內外的各種利益關系上,特朗普無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盡管現狀撲朔迷離,但中美關系的復雜交織使得任何單一事件都無法孤立存在。在我看來,李嘉誠正站在十字路口,他的每一步都牽動著更大的棋局走向。而中方則憑借這次會晤,在博弈中占據了更多主動。總體而言,我們所見到的不僅僅是一樁港口交易,而是一次深度的國際關系互動,隨著倒計時的步伐逼近,事情的每一個變量都可能帶來重大轉機。未來6天,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實則暗流涌動。只要美國在反制措施上有所收斂,中美就能可能找到妥協的空間,從而解決因港口交易所引發的問題。